top of page

【時事評論】秒買秒退Costco抵制味全乳=浪費牛奶?

  • 作家相片: newhumanbeingborn
    newhumanbeingborn
  • 2015年12月1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總編輯 / 陳實庵

文 / 高閣函

近日,有民眾發起另類抵制味全鮮奶(林鳳營)的滅頂行動(母公司頂新佔味全股份四成),是以好市多(Costco)生鮮食品「退貨就銷毀」機制,購買後即開封,立即退貨即銷毀的行動,引發民眾與頂新等各路人馬展開輿論混戰。

圖 / 味全粉絲頁

台南好市多(Costco)曾因民眾大量購買而拒絕銷售,發起民眾是認為既然是在購物規則底下進行,就是正當的行動,好市多不該不賣產品給消費者,甚至把消費者當成「恐怖分子」,這是很不應該的行為。

而味全則表示,民眾可以選擇不買牛奶,但不要浪費酪農心血,更批那些利用賣場規則的漏洞來達到目標的人很過分,因為鮮奶可以幫助很多人,但退貨後就只能報廢,形同浪費。更有許多人表示,浪費牛奶真的很不可取,大家不該一味喊抵制,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員工其實也是無辜的。

綜合以上幾個觀點的基礎理解後,我們可以試著回到最初消費者運動核心,其實是「消費者」試著奪取市場最重要的位置,要改變生產者、銷售者的某些行為,並且有組織的邀請眾多消費者參加響應抵制而成為一股力量。因此抵制運動的細部操作機制反倒不是整個運動的焦點,而是消費者所創造出的壓力是否真正影響廠商品牌形象,因而使廠商做出改變。

民眾以「浪費食物」作為反抵制的說詞,但「浪費食物」在這個生產力過剩,每日大有數噸食物在「保存期限」的標準底下銷毀的年代,美國甚至過量生產鮮乳而大量傾倒,因為市場機制下量大就賤價,如生產過量的蕉農不會把香蕉拿去給中盤商或給跨國公司壟斷性收購,寧可放著香蕉爛掉,也要維持香蕉價格,而當前在鮮乳消費機制當中,價高又遇到保存不易的問題,不少鮮乳都尚未賣出就過期,這也算是一種「浪費」,跟食品安全相呼應的「浪費」。

而對於味全表示「浪費酪農心血」的說詞,其實可以分析在鮮乳生產的過程當中,酪農生產乳品後,都會由廠商收購、加工,製作成不同品牌的鮮乳,廠商收購後,成本就已經轉嫁到廠商身上,酪農本身所遭受的對待,早在壟斷性的收購以及一年五簽約的惡劣制度當中被剝削完畢,購買各大廠牌鮮乳的消費者,無論此鮮乳賣價多貴、多便宜、多沒人買,都跟生產端酪農沒有關係。

畢竟味全(林鳳營鮮乳)並沒有將鮮乳免費贈送給各級學校單位,作為一種免於浪費的食物銀行處理,當他喊出浪費此名詞的同時,我們可以解讀成是一個未能換取利益的呼喊,除非等到他願意以企業社會責任的心態,將大量遭受抵制而無法賣出放到過期(或遭到秒買秒退機制銷毀前)的一定比例鮮乳在事前就規劃贈送給「需要」的民眾或各級學校,才能算是他對於不浪費這個詞的回應,畢竟「浪費」的關鍵在於廠商未能妥善呼應早已因抵制而縮水的消費市場,預先規劃減少生產量,還如同過去標準持續大量的生產,這才造成廠商自己「虧損」,民眾如以「浪費」作為憐憫的心態面對廠商的「虧損」,這豈不是主從錯位偽消費者運動嗎?


 
 
 

Comments


©2015  新生版權所有。

  • Grey Facebook Icon
  • Grey Twitter Icon
  • Grey Google+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