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閱讀心得】殖民者的懷古認同 讀小林善紀《台灣論》

  • 作家相片: newhumanbeingborn
    newhumanbeingborn
  • 2015年12月10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總編輯 / 陳實庵

文 / 胡永源

有幸在此寫文章感謝實庵先生的奮力邀稿,對此也就提出近日對於閱讀小林善紀《台灣論─新傲骨精神》的一些見解。過去對於小林善紀此人是不認識的,所以本文也算是本人對其第一次嘗試性的理解。

學識淺薄,僅能提出一些短陋的看法,望讀者見諒。

小林先生在漫畫當中的觀點有幾個總述,台灣作為過去日本殖民地的存在,至今保留了「日本精神」(一種具有懷古式的想望),而國民黨政府對於台灣地區的治理是蠻橫暴力的「不文明」,相對應的就是日本引進「現代化」並「建設台灣」,使得部分台灣人認同自己是「皇民」,他們對於台灣獨立的歷史有著強烈的認同,一切都是殖民史,不過日本卻不算是殖民,而是一個現代化的「文明治理」,而新一代的李登輝是新台灣人,不僅理解日本文化與歷史,又潛伏在國民黨中,等待有一天能夠掌權、改變台灣人的命運,其在台北市任內就進行廣泛建設,是實務派的改革者,與疲弱的日本政府完全不同,同時也認為日本左翼是一群看著朝鮮與中共獨裁仍然認愛共產主義的笨蛋,而台灣就與日本不同,有著新希望,政黨輪替是李登輝發揮民主精神政權和平轉移給反對黨,陳水扁是階級流動的證明,一切都是台灣未來的開端。

對於台灣獨立的說詞,小林總是認同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以及說出陳水扁的難言之隱是想要台獨又不能表態,順帶的把台灣的歷史從荷蘭人開始說起,說明中華民族跟台灣人民是不同的區隔,滿清是惡劣的殖民政權,直到日本來台灣文明化、現代化,是一種以現代台灣人大部分對日本有一份親切感,借用來為日本殖民史的歷史除罪的說法。似乎大東亞戰爭與擴大戰線的軍國政策都成為一個正當的說詞,小林背後似乎熱愛侵略戰爭,認為日本人不該像現在那樣軟弱,而是該拿起武士道精神(這點還存在於李登輝身上),奮力地讓自己的國家變強(依此推斷小林應推崇安倍政府),發展成跟台灣2000年時期差不多的興旺狀態。​

台灣的日本情節似乎就建立在戀殖底下,在冷戰對立期間,因反共親美,夾在兩個強權中間,而美國殖民地的日本,又曾全面殖民過台灣,反倒成了反對國民黨下一種非抗日的準哈日情懷,充分展現在受過日本皇民化教育的台灣老一輩人身上,那是殖民地子民的悲歌。卻被小林認為是過去的日本文化至今仍然保留在殖民地台灣的懷古之情,實則文化殖民的殘餘、遺毒。正是對於不能明白反抗的美國殖民,以及前殖民主日本的錯置愛戀。

而台獨的他者該如何建立,小林也清楚地看見中國因素的存在,那是他右翼思想中對於共產黨人的深惡痛絕,將中共的敵國狀態,將自身日本受到美國殖民的不堪位置與台灣遭受日本殖民,本該是同樣位階的殖民方式給取消,而當成日本遭受美國破壞文化看成是壞事,而日本殖民台灣則是好事,日本大和民族應該站起來,台灣人民也該站起來,尤其是在那個有效的時機點,面對著萬惡巨大的中國,台灣獨立應該是一個堅實的願望與理念,該由台灣人民推動。

如果台灣不走上堅實的獨立之路,就會如同香港一般,回歸祖國之後在各種文化差異、政治權力不均、自由民主消散底下,人們紛紛走避他國,只為了呼吸美國式的民主空氣,沒有了優越感。將香港回歸看作是台灣「光復」國民黨政府時那樣的模式看待,小林論述當中,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的內戰只是一場兄弟鬩牆,而兩者本質都是獨裁萬惡,卻沒有辦法說明左右路線之間的差別,以及他對於自己的右派日本政府應該振作的說詞相呼應,反倒是認同起紛紛走避他國的原英殖底下的「香港人」,我想他可能想做一個獨立的日本人,卻忘記日本一直無法獨立背後的美國因素。

解決台灣夾在美國跟中國之間的力量,反而是日本精神,這件事實在是弔詭,仰望中美的霸權時,解決方法卻是另一個殖民地精神的復甦,簡而言之就是以台灣人該有台灣性,日本人也有日本性,而當前日本性已經消散,僅剩台灣保留著還沒消散的日本性,那麼應該要發揚光大,台灣應該為了日本而獨立,為了日本文化復甦而存在。在這樣的說詞當中,台灣到底就是日本的延伸,完全服膺於內地延長主義的軍國論,是侵略擴張戰爭的帝國產物,證明小林心中對於軍國主義帝國精神仍然念念不忘。

有趣的是,這本由滿滿的文字所掩蓋的漫畫,卻還不少年輕人愛讀,恐怕也得討論漫畫作為一個載體本身是對於大眾文化的喊話,多數左派大師的文章反倒是藏在高深的期刊書籍當中不得見日,反讓小林善紀奪得先機,廣泛傳遞他那惱人的混亂思想,挾著流行之名廣泛傳散。

回首十年,如今台灣人已經被廣泛地在文化、政治、經濟上被「台灣人民獨立派」普遍建構出一股龐大的群眾,借用著小林善紀《台灣論》的精神四處宣傳,以李登輝的台灣人建構精神向著青年呼喊,確實也得到不少青年支持與愛護,甚至演變成強力的台獨運動,到處傳散台灣獨立的思想,使之成為某種政治正確或是無法反駁的話語,但此一建立前提如上述是得存在一個萬惡他者的排除底下完成,因此青年的思想性被抹除後僅剩空泛的反中意識,這是很可悲的狀態,而泛左翼思想卻又在此當中無法成為政治正確的語言,反常成為台灣獨立派假想對立的敵人,概括為左統或統左的標籤式存在,儼然成為島內取消派的強力反動說詞。僅以一標籤便取消你所有的言論,那是多麼被簡化的悲哀啊!

對於錯認的歷史架空,我輩應當承擔起教育的責任,而非僅是犬儒地躲在後頭,畏首畏尾的不敢大聲喝斥錯認的青年,反倒以進步的說詞盛讚,實則助長歷史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使得一代人都陷進無法前進的思想泥淖當中,短時間無法翻身自處。


 
 
 

Comments


©2015  新生版權所有。

  • Grey Facebook Icon
  • Grey Twitter Icon
  • Grey Google+ Icon
bottom of page